省简报刊发我院科技支撑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经验成效
2019年来,我院聚焦荔枝产业产量“大小年”、优质品种占比不高等关键问题,牵头组织全省科技力量开展联合攻关推广,取得良好成效。近日,《广东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简报》第3期、《广东乡村振兴工作动态》第6期,分别以《省农科院: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助力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省农科院助力百万荔农稳产增收,为荔枝产业兴旺插上科技翅膀》为题,刊发相关经验和成效。
附:简报主要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在茂名考察时强调,发展荔枝种植有特色有优势,是促进共同富裕、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举措,农村特色产业前景广阔。荔枝是广东最重要、最具特色的“土特产”之一,栽培面积、产量与产值均居全国第一,全产业链从业人员超过180万人,是名副其实的“致富果”。但是由于荔枝产量“大小年”及优质品种占比不高等“老大难”问题,导致“果贱伤农、果贵伤民”屡屡发生,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瓶颈。2019年,广东省安排乡村振兴专项资金,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下称“省农科院”)牵头实施,组织全省科研力量开展联合攻关并取得显著成效,2020-2022年,广东荔枝年产量分别为135.09万吨、146万吨和127万吨,连续三年产量“中大年”,年产值稳定在180亿元以上,百万荔农实现“种荔枝有尊严”,广大市民实现“荔枝自由”。
一、强化荔枝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连年丰产丰收
在广东省乡村振兴专项资金支持下,由省农科院院长陆华忠教授牵头,组织省农科院、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华南农业大学等多个科研团队,针对影响荔枝产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核心技术开展联合攻关,为荔枝产业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破解“大小年”难题,解决产量不稳定问题。通过对全省荔枝产业进行深入调研,系统分析影响荔枝产量的主要因素,研发荔枝连续丰产稳产技术,集成稳定可靠、易操作、可推广的《克服荔枝中晚熟品种“大小年”产业技术方案》,推广应用后实现产量年际之间波动30%以内,实现连年丰产优质。2022年,增城示范基地“桂味”荔枝园逆势增产,平均亩产超过3000斤,创“桂味”荔枝单产历史新高。
二是推进“标准化”生产,解决品质不均衡问题。配套研发推广荔枝绿色高效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着力研发荔枝蒂蛀虫省力化防控、有机肥替代等技术,制定发布《广东荔枝五化果园建设》、《荔枝果园宜机化改造技术指引》等标准,构建起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荔枝生产技术体系,帮助果农在提高产量、改善品质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实现产业提质增效。
三是开展“区域性”示范,解决应用不到位问题。在茂名、从化、增城等荔枝主产区联合建立示范基地40个,“做给荔农看,带着荔农干”,通过基地示范、现场观摩、线下线上培训,进行生产技术、机械化作业、旅游文创等宣传,将克服荔枝中晚熟品种“大小年”产业技术方案推广到广大果农家,累计技术示范辐射总面积36.22万亩,新增产业经济效益近10亿元。
2020年9月组织2020年中国(广东)荔枝产业升级财富峰会,为获得“最美荔枝果园”的广东荔枝产业联盟成员颁奖,
并发布启动“2021年广东荔枝种植匠培训计划”
2021年5月在茂名进行“克服荔枝大小年产业技术”培训
2022年10月在茂名进行“荔枝秋冬季管理与周年管理关键技术及克服大小年产业技术”培训
二、依托国家荔枝资源圃,选育推广优质稳产新品种
上世纪50年代末,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作为我国荔枝种质资源普查工作的牵头单位,开始全面收集保存国内外的荔枝种质资源,并获批建设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现保存荔枝资源保存数量及遗传多样性位居世界第一。同时,面向产业深入开展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选育并推广了一批适应性广、特色明显的优质荔枝新品种,推动全省荔枝优质品种占比逐年提升,优质特早熟、特晚熟荔枝供应明显增加,鲜果供应周期显著拉长,为果农田头售价持续走高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国家果树种质广州荔枝圃
一是开展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攻克荔枝育种“卡脖子”问题。依托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保存的700多份荔枝种质资源,研发出“荔枝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建立荔枝真假杂种早期筛选技术,可对特定性状进行分子标记,无需等到荔枝树挂果,只需从树中提取DNA,即可分析杂交育种情况。将传统的15至20年的育种时间缩短到5年左右,有效提高育种效率,为优质品种选育奠定基础,选育出一大批优质新品种在全国各主产区大面积推广应用,大大提高了荔枝产业良种率。其中“仙进奉”短短十年间已经推广10万亩以上,创造木本果树新品种推广“神速”,成为广东又一享誉全国的荔枝“新名片”;“御金球”“凤山红灯笼”等新品种推广面积也超1万亩,行业影响非常大。
二是通过高接换种推广新品种,调整优化品种结构。通过高接换种技术,在主产区推广“香蜜早”等特早熟、早熟荔枝品种,4月份就有荔枝上市,“尝鲜季”价格优势显著;在6-7月上市高峰期,“仙进奉”“凤山红灯笼”“御金球”等品质好、稳产丰产、耐贮运,综合品质明显高于“桂味”“糯米糍”等传统主栽品种,价格高出一倍以上,深受果农和消费者亲睐。
果树所培育的优质丰产稳产荔枝新品种‘御金球’(2022年挂果状)
三是深入挖掘地方特色优异品种,提升产业效益。充分发挥地方特色优异品种风味独特、文化烙印浓厚优势,打造特色品牌提升价格空间。以广州市增城区为例,通过打好“产业、市场、科技、文化”四张牌,推动一批特色品种卖出好价钱。2022年,增城挂绿“按粒卖”走俏高端市场,增城北园绿以“荔枝刺客”之名登上多个网络社交平台热搜榜,卖到1049元/斤,增城特有珍稀品种甜岩荔枝平均售价达50元/斤,带动区域荔枝产业的整体效益提升。2022年增城19.19万亩荔枝产量约4.5万吨,销售额达20亿元以上,较2021年翻了近一番,实现产业整体提质增效。
三、创新成果推广模式,推动全省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
通过组建省荔枝产业联盟,搭建省市县联合推广服务体系,运用数字技术解决产销信息不对称问题,创新科技成果推广模式,加速成果应用进程,推动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组建荔枝产业联盟,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2018年5月,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牵头组织成立广东荔枝产业联盟,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作为联盟秘书长单位,积极发挥联盟引领作用,及时研判产销形势,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及行动方案,与国家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龙头企业、合作社、“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实施主体等紧密对接,开展优质新品种和新技术培训、推广、品牌打造、营销等技术服务,引领和规范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人才下沉“传帮带”,提升市县农科机构科技能力。在茂名主产区共建荔枝产业研究院,组织基层农技人员加入,派出客座研究员手把手在示范基地选择、科技研发、技术培训等关键环节进行“传帮带”,足迹延伸遍布高州每个镇,每年培训约1000人次,把新品种和新技术推广应用到基层农业推广机构。实施全员科技特派员工程,依托省农科院地方分院平台,每年向地方分院派驻固定人员,“带人才、带项目、带资金”深入基层,加速培养一大批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基层科技队伍,提升基层科研单位和创新能力和水平,有效促进技术链与产业链双向融合
三是依靠数字技术,打造品牌拓展营销渠道。开发广东荔枝产业“一张图”系统、广东荔枝采摘地图、智慧果园生产管理应用APP、荔枝营养科普小程序、荔枝品种鉴别小程序等,实现果园智慧管理和全省规模化果园搜索、全景查看、导航、旅游指引、销售链接等“一掌式集成”。与“字节跳动”合作推进广东荔枝电商人才的培育,积极参与广东荔枝12221市场体系建设,为广东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荔枝“金字招牌”提供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