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手机版二维码
微信
手机版二维码
  首页 > 媒体聚焦

【南方日报】省农科院 在全省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再获优秀

连续4年获此佳绩,以科技引领助推农业转型升级惠及乡村发展
时间:2022-12-26 08:44 来源:南方日报 【字体:

微信图片_20221226083718.png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围绕把短板变成潜力板持续用力,全面推动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在日前公布的2021年广东省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再次获评为“优秀”,该院连续四年获此佳绩。作为全省农业科技创新的主力军,省农科院以“科技创新、服务三农”为办院宗旨,以科技创新引领农业转型升级,以科技支撑助推乡村发展,努力为广东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科技支撑。

  种子强芯 耕地护粮 技术增收

  激发乡村振兴“核动力”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近年来,省农科院依托6.5万份、占全省70%的农作物种质资源,不断培育出一批又一批高产优质新品种。“十三五”以来,该院通过审定品种739个,获植物新品种权148个。近7年省农业农村厅发布的农业主导品种中,由省农科院研发的约占60%。

  其中,籼稻“黄华占”成为我国推广面积最大的品种,“美香占2号”则成为广东米业高、中端品牌的主要配方米品种,引领广东红茶产业发展的“英红九号”、占领高端市场的“仙进奉”荔枝、全国推广的“岭南黄鸡”等均为省农科院培育的品种。

  同时,省农科院聚焦落实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研发的一系列成果,包括水肥资源高效利用、绿色农业投入品、农业废弃物处理、种植业生产减肥减药、生态种养模式创新等技术成为产业发展行之有效的主推技术,并在全国推广应用,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如水稻“三控”施肥技术,从源头减少生猪养殖氮排放、降低环境污染的应用技术,桑基鱼塘复兴技术与种养循环技术,克服荔枝“大小年”生产技术,还集成创新酸化耕地治理、重金属污染农田安全利用等系列技术,承担全省酸性土壤改良示范县的指导任务,开展撂荒地治理,指导粤东、粤北多地市耕地安全利用等工作。

  创新模式链通院地企

  织密乡村振兴“合作网”

  “共建平台、下沉人才、协同创新、全链服务”,是省农科院近年来形成的“院地合作”新模式。自2015年12月第一家分院在佛山落地至今,省农科院已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建了17个地方分院、80个专家工作站、95个地方和企业研究院,586个示范基地。

  院地合作开展以来,科技资源持续向基层下沉,撬动各地累计安排超亿元产业科技专项。连年来,省农科院先后与佛山、梅州、韶关、汕尾等围绕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集群、都市农业等共建乡村振兴科技示范市;助力佛山基塘农业系统获农业农村部批准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科技支撑揭阳组建10个现代产业链专家服务团对接农业“十大”产业链,组建16个专家服务团为全省农技驿站提供技术支撑;联合汕尾海丰县申报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业现代化先行县”试点获批;科技支撑清远连南县特色稻鱼、优质米、大叶茶、食用菌等产业发展;以“地方编制招人、省农科院兜底”机制,为多地择优招聘博士,为地方解决高层次人才紧缺难题。

  “需求导向、资源共享、联合研发、强企兴业”,是省农科院提出的“院企合作”新模式。通过搭建平台、成果转化、专家进企、科技孵化等方式,与企业深入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有效解决科研与生产“两张皮”问题。近五年来,省农科院已与2400多家企业开展合作,签订成果转化合同1200项,合同金额超5亿元。省农科院参股企业广东永顺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于2021年在北交所首批上市。此外,省农科院聚力组建金颖农科孵化器,累计吸引300多家涉农企业入驻,企业年产值超100亿元。2021年,金颖农科孵化器获批成为全省首批农业领域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打造农业科技孵化企业的“华南A谷”品牌(华南现代农业创新硅谷)。

  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全链服务科技支撑农业产业园

  自2018年广东省启动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以来,省农科院以“一园一平台、专家进企业”工作模式,为产业园企业提供全产业链技术服务,累计组建262个全产业链专家服务团对接服务全省90%的产业园,与产业园建设企业签订科技服务合同417份,为产业园推广农业新品种565个,开展人才培训9246人次。

  针对产业存在的普遍问题,省农科院与企业联合攻关,在解决荔枝“大小年”、菠萝“黑心病”“水菠萝”、红茶规模标准化生产等产业瓶颈问题上取得新的突破。目前,省农科院已推动打造十大全产业链技术集群,“联合研发+共享平台+助推转化”多管齐下,助力地方优势产业发展,打响了一大批“粤字号”品牌。

  2021、2022年分别获批建设广东省农作物现代种业、农产品加工服务和现代家禽种业三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科技支撑服务新高地。

  实施“全员科技特派员”

  赋能乡村振兴“智力量”

  科技特派员是人才下沉、科技下乡的生动实践。通过实施“全员科技特派员”,目前全院已有1200余名科技特派员在基层服务,数量为全省农业科研院校之最。2019年,在全国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20周年之际,省农科院受到科技部通报表扬,2021年又获省科技厅通报表扬。

  依托地方分院,省农科院在县(区)设立特派员工作小组,构建了“一镇一团队、一县一小组、一市一平台”的工作模式,鼓励科技特派员结合自身专业、资源和经验,深入基层一线调研,挖掘制约乡镇发展的关键科技问题及生产实际难题。通过乡村振兴“科技进千村”行动,为1200多个镇村提供“点对点”挂钩联系和科技服务,推动科技支撑乡村振兴扎实落地,450多名科技人员长期驻点,在河源市建设全省首家科技特派员之家,帮助乡镇解决制约产业发展难题。为扎实推进科技特派员工作,省农科院还出台《全院全员农村科技特派员行动方案》,在技术引进、成果转化、科技咨询、创新创业、农业信息化、数字农业、品牌建设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技术服务。同时完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切实将科技特派员工作做深做实。

  “一所对一村”驻镇帮镇扶村

  铺就乡村振兴“幸福路”

  2021年起,广东全面动员部署开展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吹响全面全面乡村振兴号角。省农科院牵头组建驻乐昌廊田帮镇扶村工作队,创新开展“一所对一村”结对帮扶工作机制,受到省委、省政府多次肯定。

  通过创建“乡村振兴车间”、农业科技超市、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等举措,实实在在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出谋划策。完成了廊田镇乡村振兴示范带规划,成功推动廊田山水丝苗米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此外,省农科院还承办了省乡村振兴局“全省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走进省农科院学习培训”,助力地方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依托省农科院地方分院和科技特派员参与驻镇帮镇扶村的工作模式,点面结合构建了科技特派员科技服务网络。成功为20余个农产品品牌提供科技支撑。据统计,省农科院现已选派297个特派员团队为4000多个村提供农业科技服务,累计带动农户10819户,推广新品种770个(次)、新技术394项(次),培训农户、技术人员1.3万人次。


  相关

  省农科院将巩固推广科技支撑乡村振兴模式

  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省农科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院将不断提升科技创新、产业支撑、引领带动能力,巩固推广科技支撑乡村振兴模式,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更好地发挥省级农科院农业科技主力军作用,支撑引领广东农业强省建设。

  以提质增效为核心,强化高水平科技创新成果供给。深耕基础研究,提升农业科技原始创新能力,构建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需求的全链条科技创新体系,强化良种良法在数量和质量上的高水平持续供给。充分发挥种业科技优势,从种业科技创新全链条布局未来十年的目标和重点任务。以耕地保护和利用为核心,加强耕地质量监测、耕地地力提升、耕地安全利用等创新研究、技术集成与推广。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力争在共性关键核心技术或产业支撑关键技术领域取得较大进展。强化农业科技装备支撑,加强与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生产方式相结合的农业技术研究和推广。

  以院地合作为纽带,推动农业科技精准服务。扎实推进地方分院建设,建立一个院属单位帮扶一个市级农科机构、2-3个县级农科机构的机制;探索与地方政府、龙头企业共建独立实体的产业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推广省农科院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模式,把“组团式全方位技术服务”延伸至各地镇村;积极投身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把“一所对一村”“组团式服务”经验凝练成可推广复制的模式,让服务“触角”延伸至各地镇村,打造示范样板。

  以产业园为抓手,助力农业产业培优提质。深化院企协同和成果转化模式双创新,为全省种业振兴、农产品加工全产业链服务提供重要科技支撑。以支撑产业园长期建设与“陪伴式”发展为主线,搭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和农技服务云平台,为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实现“一键下单”式全链服务。

  以院企合作为支点,推动产业链上建设创新链。共建企业产业研究院作为院企合作的重要平台,结合产业需求部署、实施创新任务,即研即推,边创边推,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融合。瞄准华南现代农业创新高地目标,以金颖农科孵化器为支点,持续打造科技孵化农业企业的“华南A谷”品牌,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全链条高质量孵化育成体系。

位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内的国家果树种质广州荔枝圃收集保存资源共600余份,向国内

科研生产提供资源共享利用近3000份次,支撑荔枝产业发展的各项工作。省农科院供图


Baidu
map